鸿运国际能源
联系人:张女士
电话:
邮箱:
联系人:张小姐
电话:
邮箱:
电话:0755-2919-1169/1189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光路1301号-1号、2号、3号
HF 湿冻测试
HF湿冻测试是用于评估光伏组件等材料在极端温湿度循环条件下耐久性能的关键测试方法,其测试过程、标准及结果分析如下:
 
一、测试原理与目的
HF湿冻测试通过模拟高湿度与低温交替的环境,检测光伏组件在湿热与冷冻循环下的性能变化。其核心目的包括:
评估材料耐久性:验证组件在长期湿气渗透与温度冲击下的稳定性。
暴露潜在缺陷:检测电池背板封胶质量、焊带腐蚀及层压结构失效等问题。
符合行业标准:依据IEC 61215、ASTM E1171等规范,确保产品满足户外应用要求。
二、测试流程与参数
预处理阶段
组件需接受光辐照预处理(如5 kWh/m²),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预处理后测量初始功率及电致发光(EL)图像,作为对比基准。
湿冻循环阶段
 
温度范围:-40℃至85℃。
湿度条件:85%RH(相对湿度)。
循环次数:通常为10次(HF10)或100次(HF100),单次循环周期24小时。
测试步骤:
组件在85℃、85%RH环境下保持稳定。
温度梯度降至-40℃,湿度保持不变。
低温保持后,温度回升至初始条件。
每10次循环后测量功率及EL图像,记录性能变化。
恢复与后处理阶段
测试结束后,组件静置于常温暗室1年,观察长期恢复效果。
可选加量测试(如HF110),进一步验证极端条件下的性能。
 
三、测试结果与分析
性能衰减趋势
湿热测试(DH):功率衰减较少,终衰减约2.5%,主要与串联电阻增大相关。
湿冻测试(HF):前期衰减较少,后期加速衰减,整体呈幂函数趋势。功率恢复与湿气蒸发、并联电阻增大相关。
关键失效模式
焊带腐蚀与漏电通道:湿气、电流、温度循环共同导致焊带出现漏电通道,功率快速下降。
层压结构失效:高湿度下液态水聚集,导致电池间失配、串联电阻增大。
数据对比与结论
HF测试后组件功率恢复显著,但并联电阻回升表明漏电通道减弱或消失。
湿热测试对汇流条腐蚀更深,而湿冻测试导致焊带整体光泽度差,可能因水汽长期凝附。
 
四、测试设备与标准
测试设备
恒温恒湿试验箱:温度范围-40℃至150℃,湿度范围30%至98%RH。
监控系统:包括直流恒流源、温度监控系统、电流采集及切换系统,满足IEC 61215-2:2016标准。
行业标准
IEC 6121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与定型测试标准。
ASTM E1171:循环温度与湿度环境下光电模数的试验方法。
 
总结:
湿冻试验是通过模拟极端温湿度环境,验证光伏组件长期稳定性的核心测试方法。作为光伏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其实验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硅组件和薄膜组件的研发认证过程。